岭 南 名 楼
前言
镇海楼雄踞于广州越秀山蟠龙岗上,气度恢弘而又庄严稳重,整座建筑呈长方形,五层楼阁,逐层收减,飞檐翘角,似楼似塔,朱墙绿瓦,雄伟瑰丽,是我国古建筑中少见的多层楼阁式建筑,有“岭南第一胜概”之誉。
镇海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屡废屡建,迄今已逾六百春秋,俗称五层楼,其集城市建制、军事防御、船舶航标及登高游娱诸功能于一体,一直是 广州的一处显著标识和一方人文胜景,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合称江南四大名楼,并为广州人心目中的风水宝地。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辟为广州博物馆至今,镇海楼又作为文物收藏、展示和研究的公共文化场所,益加彰显出其独特的魅力。
如今镇海楼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继续承担着文化传播的使命,待到广州博物馆新馆建成之日,它会更以轻松的身躯和崭新的面貌,笑迎五湖四海的朋友。
第一单元: 羊城标识
单元说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将广州东、西、子三城合为一体,又拓筑城墙至城北粤秀山,并在城墙最高处建五层高楼——镇海楼,俗称“五层楼”。镇海楼因城市扩展而兴建,屹然矗立于城市最高处,举目可见,数百年来,与广州城建息息相关,人们形象地将广州城比喻作一艘大船,花塔、光塔就是两支桅杆,镇海楼则是一面风帆。镇海楼频繁出现于明清时期广东历史和来华西方人的游记、画作之中,俨然“广州城标”。
广州老城标

图:明太祖朱元璋像
说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帝国,年号洪武,庙号太祖,明朝第一位皇帝。在位期间,注重城市建设,全国许多城市都有扩建城池、修筑城墙的举措,如著名的万里长城、西安古城墙、南京古城墙、荆州古城墙、平遥古城墙等都建于明朝,故民间谚语有“汉墓唐塔猪(朱)打圈”之说。广州古城墙及镇海楼即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出现的。

图:北京故宫
说明:北京故宫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世界上最伟大的古建筑之一。广州镇海楼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年),较北京故宫早26年。

图:明《广东通志》中的镇海楼
说明: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广东通志》中的广州地图上标注有镇海楼,是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的镇海楼绘图。
图:镇海楼,一名望海,在府北城上,洪武初永嘉侯朱亮祖始建。楼五层,高八丈许,上矗云汉,俯极四垂,山川形胜,瞻顾在目,岭南奇观,此为最焉。
说明:明嘉靖《广东通志》书中对镇海楼的记载。


图:镇海楼建筑测绘图(2张)
说明:镇海楼建造于明初,虽经后世多次重修,但基址、结构均无大的改变,可作为中国古建筑的标本。
图:镇海楼正脊
说明:镇海楼正脊。造作于民国十七年(1928),正脊两端各保留着清代灰塑龙形吻,硬山顶垂脊。其馀部分均换上石湾均玉造陶质琉璃花脊。花脊下部为长方框,框边塑乳钉,框内塑多种花卉图案。上部塑如意纹。顶端正中安置蓝色琉璃宝珠两侧置鳌鱼。鳌鱼座下分别塑“民国戊辰年”和“石湾均玉造”字样。整体显得富丽、古朴、端庄。

图:1929年重修镇海楼的标记
说明:1929年重修镇海楼的标记



图:清代镇海楼内供奉的神像(3张)
说明:清代镇海楼内供奉有文昌、关帝二神。据文献记载,也曾供奉过大文豪苏东坡。
图:清代镇海楼前的石狮(2张)
说明:清代镇海楼前的石狮


图:清康熙《广州府舆图》中的镇海楼
说明:清康熙《广州府舆图》,绢本设色,采用立体写景法绘制,山川城郭,形象逼真。越秀山上有镇海楼,与花塔、光塔、双门底、番山及城垣门楼均是广州府城的重要标志。

图:《广州府志》城郭图中的镇海楼
说明:清乾隆《广州府志》卷首绘广州府城郭图,城北镇海楼赫然在目。

图:清代广州城坊图中的镇海楼
说明:清代广州城坊图,形象地展示了清广州内城城坊布局,其城垣、门楼、官府、署衙、寺观、塔桥、街衢、里坊等等,一应俱全。城北越秀山上的镇海楼卓然高标。

图: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长卷(共5张,需拼接)
说明:广州港和广州府城画长卷,约绘制于1760年。





图:《远眺广州城》中的镇海楼
说明:《远眺广州城》水彩画,约创作于17世纪初,这是一幅广州城鸟瞰全图,很多著名标识建筑清晰可见。

兵家必争之地
图:清代广州城防
说明:“争城者必争山,争山者争楼”,坐拥山川之险的广州镇海楼,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广州城北越秀山城墙是全城制高点和城防重地,城墙上每隔一段就设有敌楼及城防炮。照片所见,城墙上分布的一座座敌楼与镇海楼,一起守护着广州城。

图: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随军记者绘画
说明: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占领越秀山四方炮台,并炮击广州城。

图:1860年的镇海楼
说明:摄于1860年4月的镇海楼。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并占领城中制高点镇海楼,图中可以看到荷枪实弹的联军士兵在镇海楼东侧城墙上站岗,其身后为木质的伞形岗亭。这是镇海楼最早的一张照片。

图:清末民初时期的越秀山镇海楼(4张)
说明:清末民初时期的越秀山镇海楼




图:20世纪30年代广州航拍照中的镇海楼
说明:20世纪30年代广州航拍照中的镇海楼

图: 抗日战争时期的镇海楼
说明:这是一张日占时期的明信片,右上角书有“广东观音山五层楼,昭和十四年五月十五日,广东宪兵队许可济。”字样。昭和十四年即1940年。

照:新中国建立后的镇海楼
说明:新中国成立后的镇海楼,绿色的草地和茂盛的丛林掩映着修葺一新的红色镇海楼。

广州市首选标志
图:广东省银行兑换券中的镇海楼图案
说明:鉴于镇海楼处于广州城的显要位置以及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故常被用作城市图标出现在钱币、票证及文字专栏当中。图为1918年省立广东银行发行的以镇海楼为装饰图案的五元兑换券。

图:广州市立银行中的镇海楼图案
说明:1923年广州市立银行发行的以镇海楼为装饰图案的五元纸币。

图:民国广东省政府民政厅徽章中的镇海楼
说明:民国时期广东省政府制作的以“云山珠水”为装饰图案的民政厅徽章。

图:《广州日报》中的“五层楼下”专栏图标
说明:1957年《广州日报》推出“五层楼下”专栏,成为当时人们喜爱的栏目。1979年1月19日,“五层楼下”重新与观众见面,人们每天打开《广州日报》,总要看看“五层楼下”,不少读者把“五层楼下”看作是明辨是非曲直的道德法庭,“小心把你告到‘五层楼下’”,成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群众抨击不正之风的惯用语。



图:购货券中的镇海楼图案
说明:1962年广州市发行的印有镇海楼装饰图案的购货券。图中的镇海楼、五羊石雕、中山纪念碑、水塔均在越秀山上。

图:200电话卡中的镇海楼图案
说明:1997年广州市邮电管理局发行的以镇海楼为装饰图案的200电话卡。

图:羊城通中的镇海楼图案
说明:2002年广州市发行的以镇海楼为装饰图案的羊城通。

图:卡地亚珠宝在镇海楼搞活动
说明:镇海楼作为广州的古老城标而被众多商家视为从事商业宣传活动的理想场所。图为 年 月 日,著名珠宝行卡地亚在镇海楼举办活动。

图:多哈亚运会火炬传递仪式
说明:2006年多哈亚运会火炬广州传递活动启动仪式在镇海楼举行。

图:自海上望之,恍如蛟蜃之气,白云含吐,若有若无。晴则为玉山之冠,雨则为昆仑之舵,横波涛而不流,出青冥以独立,其瑰丽雄特,虽黄鹤、岳阳莫能过之。——屈大均《广东新语》
说明: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以浪漫绮丽的词采描述镇海楼,说黄鹤楼、岳阳楼也不能过之。
图:黄鹤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说明:黄鹤楼地处于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江南四大名楼之一。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期吴黄武二年(223年),传说是为了军事目的而建,孙权为实现“以武治国而昌”(“武昌”的名称由来于此),筑城为守,建楼以嘹望。至唐朝,其军事性质逐渐演变为著名的名胜景点,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因此黄鹤楼是古典与现代熔铸、诗化与美意构筑的精品。

图:岳阳楼——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说明: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邻洞庭湖畔,与南昌的滕王阁、武汉的黄鹤楼、广州的镇海楼并称为江南四大名楼。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现存岳阳楼重建于清光绪五年(1879),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

图:滕王阁——江南四大名楼之一
说明:滕王阁位于中国江西省南昌市赣江畔,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为当时任洪州都督的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所建。竣工后,阎公聚集文人雅士作文记事,途经于此的王勃就是于此时写下了其代表名篇《滕王阁序》,并由此令滕王阁名扬四海。现在的滕王阁为1989年重建,是南昌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图:镇海楼童谣:肥仔个头,大过五层楼;肥仔只手,细过荷兰豆。肥仔个屎忽屙豆豆。
说明:镇海楼深为广州人民所熟悉和喜爱,已入民谣而歌之。只要是广州人,童年时应该都会听过或唱过这首童谣,如风的歌儿随童年飘走,嬉戏光阴里记取过去的欢笑。
图表:镇海楼历次兴废图表
说明:镇海楼历次兴废图表
时间
|
兴建
|
损毁
|
备注
|
明洪武十年(1380)
|
朱亮祖合三城为一,开拓北城至越秀山,建楼五层以壮会城观瞻。
|
|
初名“望海楼”
|
明成化年间(1465—1487)
|
广东总督韩雍重修镇海楼。
|
|
史载该楼“后毁于火”。
|
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
|
广东提督蔡经和张岳相继重修镇海楼。
|
|
重修后改名“镇海楼”,张岳为之作《镇海楼记》
|
明弘治年间(1488—1505)
|
|
镇海楼毁于火。
|
|
明崇祯十年(1637)
|
广东布政使姜一洪、番禺知县朱光熙重修镇海楼。
|
|
|
明崇祯末年
|
|
楼倾塌。
|
|
清顺治八年(1651)
|
平南王尚可喜修复镇海楼。
|
|
尚可喜驻军楼上,禁人登眺。
|
清顺治十八年(1661)
|
广东总督李栖凤修葺镇海楼。
|
|
镇海楼再次开放,任人登眺,游人如织。
|
清康熙十五年(1676)
|
|
镇海楼毁于三藩之乱。
|
|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
|
广东巡抚李士桢重建镇海楼。
|
|
李士桢撰《重修镇海楼记》。
|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五月
|
|
英军进逼广州城,镇海楼顶部被炸毁。
|
有当时绘制英军攻占广州城的图画。
|
民国十七年(1928)十二月
|
广州市市长林云陔主持重修镇海楼。
|
|
将土木结构的镇海楼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
|
民国二十七年(1938)10月
|
|
广州沦陷,日军占领镇海楼,楼中设备被毁。
|
|
1954年5月
|
广州市政府重修镇海楼。
|
|
|
第二单元:人文胜景
单元说明:明清以来,镇海楼作为广州城最高的建筑,“壮会城之观瞻”,名冠岭南,登楼远眺,文人雅集于此,羊城景色尽收眼底。它曾以“镇海层楼”名跻清代“羊城八景”之列,被誉为“岭南第一胜概”,数百年来,吸引了不少墨客雅士为其题咏作画,留下累累篇什。
羊城八景之一
图:《岭海见闻》中的镇海楼
说明:清《岭海见闻》书中“珠江泛月”图,自珠江南岸眺望广州城,越秀山上城垣、观音阁、镇海楼历历在目。

图:《羊城古钞》中的越秀山镇海楼
说明:清嘉庆十一年(1806)仇巨川编纂的《羊城古钞》卷首绘有清代羊城八景,此为羊城八景之一“镇海层楼”。镇海楼屹立越秀山巅,海波浩淼,白云舒卷,林木葱荣,游人如织。图中镇海楼造型近正方形,回廊周匝,全木结构,都与事实不符,这是一幅风景画而非建筑结构图,古人只是写意而非写实,不能以此来推测镇海楼的历史面貌。

图:当代新“羊城八景”之一的“越秀新晖”
说明:当代新“羊城八景”之一的“越秀新晖”

图:外销画中的镇海楼观景
说明:镇海楼和其它的羊城八景是清代广州外销风景画的主要题材之一。

丹青翰墨溢清芬
图:古楼名篇——陈恭尹《镇海楼赋》长卷
说明: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陈恭尹撰写的《镇海楼赋》长卷,作于康熙二十八年(1689),书画文字俱佳,为粤中名作。
(图1)
(图2)
(图3)
(编辑注意:将三图拼接一体,并将文中“涌地五成,浮空百丈,北拱神京,南临溟涨”一行用红线标出)
图:涌地五成,浮空百丈,北拱神京,南临溟涨。
说明:陈恭尹《镇海楼赋》中盛赞镇海楼“涌地五成,浮空百丈,北拱神京,南临溟涨”。意思是:镇海楼五层突兀,矗立云空,向北拱卫神圣的京城,向南直面浩瀚的南海。
图:广州第一名联——彭玉麟题镇海楼对联
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千古
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凭栏看剑泪洒英雄
说明: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清兵部尚书彭玉麟奉命到广东督师抗法,以五层楼为海陆两军指挥部,筹边御敌。1885年,冯子材、刘永福大败法军,清廷趁机议和,作为主战派的彭玉麟反对议和,心有不忿,感慨油生,在镇海楼上题联:“万千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星,目空千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凭栏看剑,泪洒英雄。”该联气魄宏大,格调高昂,被誉为“广州第一名联”。


图:彭玉麟像
说明:彭玉麟(1816—1890),字雪琴,湖南衡阳人。早年随曾国藩创办湘军水师,与太平军作战,屡建战功;又举办洋务,卓有成效。官至兵部尚书。

图:彭玉麟题黄鹤楼、岳阳楼对联
说明:彭玉麟在来广州前,曾在黄鹤楼、岳阳楼题联。黄鹤楼联:“星斗摘寒芒,古今谁是摩天手;乾坤留浩气,霄汉常悬捧日心。” 黄鹤楼联:“心宽天地远,把酒凭栏,听玉笛梅花,此时落否;我辞江汉去,推窗寄语,问仙人黄鹤,何日归来?”二联都可与镇海楼联相互媲美,气脉相承,风格襟怀如出一辙。
图:陈毅《登广州镇海楼》
说明:陈毅《登广州镇海楼》
登广州镇海楼
羊城高楼接大荒 五百馀载镇海疆
四时花木春烂漫 满腔语调古铿锵
百年海舶带灾祸 历代谪宦富篇章
最是人民革命好 黄花岗连红花岗
陈毅(1901—1972),四川乐至人,曾任新四军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新中国建国后,授共和国元帅衔,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等职。

图:朱光《广州好·题镇海楼》
说明:朱光《广州好·题镇海楼》
广州好·题镇海楼
广州好
镇海有高楼
极目风云堪识势
骋怀原野乐丰收
何事问王侯
朱光(1906—1978),广西博白人,曾任广州市市长、广东省副省长。1959年朱光市长仿《望江南》古词牌而作《广州好》五十首,歌颂广州市十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奋斗而发生的欣喜变化。

图:高剑父《暮色镇海楼》
说明:《暮色镇海楼》,国画,水墨设色纸本,高剑父1926年绘制。

图:陈树人《羊城春色》
说明:《羊城春色》,国画,水墨设色纸本,陈树人1928年绘制。

图:关山月《羊城春晓》
说明:《羊城春晓》,国画,水墨设色纸本,关山月1962年绘制。

第三单元: 文博之光
单元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镇海楼被辟为广州市立博物院馆址,后改名广州博物馆。作为中国早期的博物馆之一,广州博物馆已走过八十余年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广州博物馆得到长足发展,成为宣传岭南文化的重要窗口。
镇海层楼开展馆
图:1928年,镇海楼修葺一新,辟为广州市立博物院
说明:1928年,镇海楼修葺一新,辟为广州市立博物院。
图:广州为我岭南文化中枢,际兹训政伊始,举凡启发民智之事业,自宜尽量建设,次地举行,庶于将来宪政之实施,方呈直臂之效。查各国都市,均有宏伟之博物馆,即我国北平市亦有古物陈列之设。革命策源地之广州,自应极为创办,现拟在本市设立完备博物院一所,搜罗动植矿物之标本、模型、世界今古特产异物、风俗历史之特征、雕刻、绘画、工艺美术等,陈列院内,任人观览,赋以注释,藉以启发民智,引起国民研究学术之兴趣,亦于社会教育中应有之设备。
说明:1928年,镇海楼修葺一新,时任广州市教育局局长的陆幼刚提出请拨镇海楼筹设市博物院的提议。上文为题案精神,明确指出广州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和革命策源地,强调设立博物院的意义和价值。
图:1929年2月11日广州市立博物院开幕典礼
说明:1929年2月11日广州市立博物院开幕典礼。广州市立博物院是华南地区最早的博物馆,也是中国早期博物馆之一。

图:广州市立博物院陈列展示场景(2张)
说明:1929年广州市立博物院成立后,镇海楼内陈列展示场景。陈列布局为:第一层陈列地质地图、地球模型;第二、三层陈列动植矿物标本;第四层陈列古物、美术品;第五层陈列革命纪念物和各国文史资料以及孙中山手迹、照片和雕像。


图: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市立博物院(4张)
说明:20世纪30年代的广州市立博物院



图:20世纪50年代初的“广州人民博物馆”
说明:20世纪50年代初,人民政府将“广州市立博物院”改名“广州人民博物馆”,镇海楼前的草坪种满了柏树。

图:20世纪80年代的广州博物馆
说明: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生活水平稳步提高,旅游成了人们的爱好,镇海楼成了广州市旅游热点,创下了年游客百万人次的记录。

图:1983年、1996年“广州历史陈列”场景(2张)
说明:“广州历史陈列”展示了广州城市发展历程,一直是广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是建国以来国内较早举办的以城市历史为主线的城市历史陈列。


图:2009年广州博物馆建馆80周年庆典活动(2张)
说明:2009年5月19日广州博物馆建馆80周年庆典活动。图1为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与故宫博物院院长郑欣淼先生为广州博物馆碑记揭幕。图2为文物捐赠者英国友人伊凡·威廉斯先生在庆典仪式上讲话。
(图1)
(图2)
有朋自远方来
图:镇海楼以广州老城标而闻名遐迩,更以博物馆的精彩陈列而迎来海内外宾朋。图为1958年11月28日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到广州博物馆参观。
说明: 1958年11月28日周恩来总理、贺龙元帅陪同朝鲜人民共和国首相金日成到广州博物馆参观。

图:英国知名学者李约瑟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1978年5月,英国知名学者、《中国科技史》作者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到广州博物馆参观,称赞说:“陈列内容很好,很丰富,能使观众看到广州历史的发展。”(本照片为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倪根金教授提供)
图:胡耀邦总书记登临镇海楼(2张)
说明:1984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陪同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主席来粤访问,当天下午,由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陪同游览越秀山,登临镇海楼。
(图1)前面第一人为胡耀邦,第二人手扶栏杆者为任仲夷。
(图2)前面右一为任仲夷,右三为胡耀邦,左二为广州市委副书记石安海。
(图1)
(图2)
图:李瑞环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1990年1月25日,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来到广州博物馆参观。图为参观毕后步出镇海楼。

图:澳门总督韦奇立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1991年11月18日,澳门总督韦奇立(左三)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图:泰国公主诗琳通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1997年3月28日,泰国公主诗琳通(右一)参观广州博物馆并互赠礼品。

图:古巴副总理参观广州博物馆并留言
说明:1997年4月14日,古巴副总理(左二)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并留言

图:博茨瓦拉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2000年6月16日,博茨瓦拉总统费斯图斯·莫哈埃(左二)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图: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2006年7月18日,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左二)参观广州博物馆并参加《海贸遗珍——中瑞陶瓷贸易展》开幕式。

图:土库曼副总理亚兹穆·哈梅多娃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2008年9月19日,土库曼副总理亚兹穆·哈梅多娃(右二)参观广州博物馆并留言

图:布隆迪第一副总统萨欣鸪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2010年3月4日,布隆迪第一副总统萨欣鸪(右五)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图:伊朗副总统阿里·赛义德鲁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2010年11月12日,伊朗副总统阿里·赛义德鲁(左三)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图:美国电影名星尼古拉斯凯奇参观广州博物馆并题字留念
说明:2011年9月19日,美国电影名星尼古拉斯·凯奇(左二)参观广州博物馆并留言。

图:尼泊尔副总理比加亚·库马尔·加查达尔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2011年12月29日,尼泊尔副总理比加亚·库马尔·加查达尔(左四)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图:太平洋岛国纽埃总理托克·塔拉吉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说明:2013年11月7日,太平洋岛国纽埃总理托克·塔拉吉(左三)一行参观广州博物馆

结语
时光荏苒,古楼依旧,它如一位得道的尊者,陪伴默佑着羊城人民,年年岁岁,风风雨雨,留下挥之不去的城市印记。它高踞山岗,轩径广开,喜迎八方来客,给每一位登临者一份愉悦、一段记忆。